【安全預警】一定要記清!誤服不同藥物,如何解救?

發布時間:2023-03-01 09:27信息來源:人衛健康文字大?。篬    ] 背景色:       

誤服藥物,如何解救?

經數據統計,大部分誤服藥物的人群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兒童。兒童誤服藥物已經成為社會上一個值得密切關注的問題,而且近年來此類情況有增無減,可見很多家庭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除兒童會誤服藥物外,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由于忙亂、粗心等原因也常導致成人誤服藥物。當誤服藥物時,不要過度緊張,無論是孩子的看護人還是誤服藥物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吃的是什么藥物。果搞不清楚,就要將裝藥品的瓶子或者誤服藥物者的嘔吐物,一并帶往醫院檢查,然后根據誤服藥物的不同類型來采用相應的措施,積極進行自救與互救。




誤服不同藥物,處理措施不同,

一定要記清


1


誤服了一般藥物,如維生素類藥物、感冒藥、胃病藥、降壓藥、消炎藥、保健藥等,通常問題不大,只需大量飲水使這些藥物稀釋并大部分從尿中排出或將其嘔吐出來即可,也可導瀉使之排出。


2


對于誤服安眠藥、有機磷農藥的患者,可讓其大量飲用溫水,然后用手指或筷子等刺激舌根來催吐。讓中毒者大量飲水并反復催吐,可以減少毒物的吸收,同時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并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如果患者經過催吐,嘔吐物已為澄清液體時可通過喝適量牛奶來保護胃黏膜;如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提示可能出現消化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

催吐必須及早進行,若誤服藥物時間超過三四個小時,藥物已進入腸道,催吐也就失去了意義。對于有機磷農藥中毒,催吐解毒的同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急救。醫務人員一般會選擇特效解毒劑解磷定和氯磷定,此外還可與阿托品二藥合用。在清除經口而入的毒物時,醫生采取的操作除催吐和洗胃外,還需要導瀉或洗腸,使進入腸道的毒物盡快排出,減少毒物吸收。



3


誤服了滅鼠藥等毒性或腐蝕性均較強的藥物時,原則上應立即去就近醫院進行搶救。如果醫院離家較遠,在呼叫救護車的同時需要進行現場急救,主要是立即催吐,催吐的目的是盡量排出胃內的誤服藥物,減少其吸收。





4

對于已昏迷的患者和誤服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的患者不能進行催吐,以防發生窒息。



5


對于誤服強酸、強堿化學液體的患者,不可給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應該立即給牛奶、豆漿或雞蛋清等服下,以減輕酸堿性液體對胃腸道的損傷。



6


對于誤服了大量與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的藥物所致的中毒,需要去醫院進行緊急救治。與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的藥物有地西泮、甲苯磺丁脲、保泰松、華法林鈉、普萘洛爾、氯丙嗪、雙氯西林、甲氨蝶呤、苯妥英鈉等。這些藥物可增加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易產生毒性,此時需考慮用血液透析來促進已吸收藥物的排出,減少中毒的發生。血液透析可清除以下藥物:

 鎮靜、安眠及麻醉藥;

 醇類;

 解熱鎮痛藥;

 抗生素;

 內源性毒素等。




怎樣避免家人誤服藥物?


對于孩子誤服藥物,任何的補救措施都只是盡力彌補,家長更應該將精力放在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上。不管是由于看護人安全意識差隨意放置藥品,還是看護人疏忽或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自行調整給孩子的用藥劑量,這些導致孩子誤服藥物的情況,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避免孩子誤服藥物要做到以下幾點:

 藥品存放在比較高的地方,離孩子越遠越好。

 成人服藥時盡量不要讓孩子看到,以免孩子模仿。

 家長給孩子用藥前應仔細閱讀說明書,多增加用藥科普知識,看好劑型和單次用量。



 為防止成人誤服,可將長相相似或者容易混淆的重要藥物做明顯標記,讓服藥者一眼就可以識別是哪種藥物。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需要立即從孩子嘴里把殘留的藥物摳出來,并把孩子誤食藥品的藥瓶、藥盒、包裝、說明書、殘留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

 如果孩子的衣物、鞋子等浸上了藥物,應馬上脫掉,避免藥物從皮膚再次攝入。




誤服藥物昏迷后的救治


對于誤服藥物后意識喪失的患者,應注意其瞳孔、呼吸、脈搏及血壓的變化。如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撥打 120,然后進行心、肺、腦復蘇。

 使患者去枕平臥于硬的平面上,按壓兩乳頭連線中點,使胸骨下陷 5~6cm,100~120 次/分。

 及時除去鼻腔和口腔中的異物并打開氣道,捏緊鼻子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 30∶2。

經現場搶救后,在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根據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轉送至附近醫院或有關醫院進一步搶救與處理。




誤服藥物后早期的急救處理可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特別是誤服一些腐蝕性較大的藥品時作用更明顯。如果不做這些初步處理,單純等待送醫院,就會耽誤救治,比如有些藥物會對胃腸道產生腐蝕作用,使食道受腐蝕變得狹窄,導致患者進食困難。所以,早期緊急處理一定要重視,在患者經過早期應急處理后,立即送醫院急救。此時,應記住將裝藥品的瓶子或者誤服藥物者的嘔吐物帶上,供醫生參考。

為進一步了解掌握社會公眾對政策執行效果的反饋與評價,請您對該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提出寶貴的意見或建議。我們將及時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斷完善。
  • 姓  名:

  • 聯系方式:

  • *內  容:

  • *驗 證 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