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解讀】淮南網:持續提升“三力”深推“畝均論英雄”改革
2月28日,在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會上,我市受邀作為先進經驗發言的兩個地市之一,標志著我市“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以來,市經信局(市畝均辦)著力推進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著眼提升工作支撐力、評價牽引力和政策驅動力,不斷研究創新,狠抓工作落實,“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全面深入推進。
凝聚共識鑄煉隊伍,提升改革工作“支撐力”
針對淮南“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較弱,畝均效益水平較低的實際,市經信局(市畝均辦)積極開展向上爭取工作,開創了市領導親自調度,部門協同配合,縣區主動推進的良好局面,凝聚了強大的工作合力。為高標準、高起點謀劃好我市2023年改革工作,市政府兩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2023年全市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意見》起草工作,《工作意見》于2月10日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市政協將“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列為2022年度議政性常委會議題,蔡宜驊主席率隊調研,共撰寫專題調研報告7篇并匯總形成《關于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的建議案》,各項建議在《工作意見》中得到充分采納。
為充實市畝均辦工作力量,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與改革工作相結合,將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納入畝均辦牽頭單位,既促進了中心的業務轉型,又強化了改革工作的人員保障,初步培養了一支專業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工作負責任的年輕的改革工作先鋒隊伍。
因地制宜精心設計,提升畝均評價“牽引力”
根據第一輪畝均效益評價工作總結的經驗和淮南工業產業結構中煤電占比較大、制造業相對較小的實際情況,對綜合評價體系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
拓展評價范圍,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和占地5畝以上的規下工業企業、各級開發園區內有供地或租賃廠房3000平方米以上的規下工業企業全覆蓋。并將煤電企業和稅務登記時間不滿1年的企業作為特殊企業,特殊企業參加評價評分,不參加評級定檔。
聚焦分類評價,在原有的四大類行業評價基礎上,從全市未來產業導向要求和產業特色出發,因地制宜地確定了八類行業評價,進一步突出主導產業的引領作用。
優化指標體系,增設動態評價指標,反映企業評價年度畝均稅收增降情況;在高質量發展指標中增設畝均新建(技改)項目投資、單位污染物排放營業收入、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在綜合素質指標中增設吸納就業情況,務求評價指標更加科學完善。
選樹畝均標桿,市政府每年評選“畝均效益領跑者”20強企業,評選“畝均效益領跑園區”2強,發揮畝均的導向引領作用。通過抓好改革前端工作,優化畝均評價體系,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提升全市主導產業發展的牽引力和競爭力。
運用結果守正創新,提升改革政策“驅動力”
畝均效益評價的落腳點在于評價結果的運用,即差別化資源配置政策的實施,我市2023年《工作意見》初步構建了涉及財政獎補政策、要素保障政策、用電價格政策、產品購銷政策、稅費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評優評先政策等7個方面的優化資源配置政策體系。
財政獎補政策中,原則上只對A類、B類企業予以扶持或獎勵;用電價格政策中,對首次評定為D類的企業,用電價格加價0.3元/千瓦時,對連續兩年評定為D類的企業加價0.4元/千瓦時,對連續三年(含)以上評定為D類的企業加價0.5元/千瓦時;稅費扶持政策中,對畝均稅收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制造業企業和國家、省級開發區內超過規定畝均稅收標準的企業,按照實繳城鎮土地使用稅的一定比例給予獎補,對A類、B類企業的新建工業項目按照實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額的100%減免。
金融扶持政策中,引入擔保、授信機制,在原有授信額度基礎上,A類企業增加不低于1000萬元、B類企業增加不低于500萬元授信額度。不斷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集聚、向優勢園區集聚,推動制造業不斷煥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崔明)